
两学生获评国家级赛事“创新之星”
红霞学校十年磨一剑 重科技教育书育人新篇
湘潭日报·新湘潭客户端 全媒体记者 欧阳天
7月25日至31日,第二十六届全国学生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在浙江省诸暨市举行,岳塘区红霞学校学生谭珂欣、贺心妍在科创实践类智能机器人B类项目中获最高奖项——“创新之星”,为湘潭市科技教育再添国家级荣誉。这份荣誉的背后,是红霞学校近十年深耕科技教育的厚积薄发。
谭珂欣、贺心妍在比赛现场紧张调试设备。
赛场绽放:从省赛折戟到国赛登顶
“去年省赛,机器人在赛道上‘迷路’了,在场地里转圈圈,孩子们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们最终无缘晋级。”回忆起去年的省赛经历,红霞学校校长廖勇聪的语气里至今仍充满惋惜。由于使用的是旧款机器人,性能相对较差,她们在市赛中获第一名后,在省赛遭遇“滑铁卢”。
挫折是最好的教科书。回到学校后,谭珂欣、贺心妍把机器人拆了重装,把程序从头到尾捋了3遍。她们总结出一系列应对机器人故障的方法:首先检查电线有没有“着凉”,就是检查连线是否稳定;再次检查程序有没有“发烧”,就是检查程序是否乱码;还要检查轮子有没有“跛脚”,就是检查车轮是否松动……
今年,学校设法更换了全套设备,谭珂欣、贺心妍“再战江湖”。她们一路过关斩将,以优异的成绩晋级国赛。7月,骄阳似火,她们的训练热情比烈日更“滚烫”,训练室成了她们“第二个家”。校长兼指导教师廖勇聪一直陪伴她们训练,耐心引导她们分析问题、想出解决办法,还特意带她们到长沙机器人设备公司,深入研究设备底层逻辑。她们的工程日记里记录着每天的辛勤付出与收获:7月13日,解决了机器人过完减速带后长距离移动不稳的问题;14日,解决了放置区夹方块前的定位不准确问题;15日,破解夹完方块长距离平移后机器人乱跑的难题……
国赛赛场上,真正的考验开始了。与省赛固定任务不同,国赛采用“任务盲盒”模式,每天赛前才公布当日任务。比赛第二天,她们就遇到了难题,规则要求将6个方块放到3号区域内。如果分成3摞,每摞需要放两个,这与练习时的程序要求差不多,但由于空间有限,在放置过程中可能会碰倒方块。如果分成两摞,每摞就要放3个,程序就要重写。最终,她们选择了分成两摞,并凭借扎实的功底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站上了国赛最高领奖台。
十年耕耘:一所乡村学校的科技教育“破茧之路”
2016年,廖勇聪调到红霞学校任党支部书记。当时,这所乡村学校正处在科技教育的探索阶段。“要让乡村学生也能触摸到科技的温度。”他结合自己在科技教育领域的经验,在学校大力推广电脑绘画、科技制作活动。学校科技教育的硬件设施也在当时校长的支持下逐步完善,科技特色教育在校园里慢慢扎下了根。
2017年,转机悄然而至。因在科技教育上初显成效,在市关工委支持下,学校引进了“少年硅谷机器人实验室”项目,成功开启科技教育“破茧路”。如今,学校的硬件早已“鸟枪换炮”,科技实验室里,乐高、中鸣机器人、3D打印机、创客工具套装整齐排列。仅去年以来,学校为备战省赛、国赛,添置机器人设备6万多元。
与之对应,学校开发了独具特色的科学教育校本课程,并在低、中、高年级分别开设科技班、机器人班和编程班。科技班通过拼组、制作等趣味活动培养学生科技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机器人班引导学生在组装的基础上调试参数,锻炼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编程班着重培养学生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编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校还利用假期,开展跨学科科技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观察、去实践、去创作。在“我与水仙有个约会”主题实践项目中,学生们通过种植水仙花,学会了如何上网查找信息、筛选信息,如何培育种植水仙、记录水仙长势,并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对水仙的热爱。他们有的用画笔画出水仙的美,有的写下一篇篇细致的观察日记,还有的制作了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后来,该项目在第43届湖南省科技创新大赛上获二等奖。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资金。“少年硅谷机器人实验室”项目获得10万元设备支持,学校被评为湘潭市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计划项目单位获得市级资金支持,被评为湘潭市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校获得市级资金支持,被评为湖南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单位获得省级资金支持……廖勇聪介绍,这些项目凝聚着无数汗水,是学校科技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资金就像涓涓细流,不断滋养着学校,并与科技教育形成良性循环:更新设备让学生们触摸前沿科技,培训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开发课程丰富教学内容,取得的成绩又为学校获取新的资金提供支持。
星火燎原:科技之光照亮学生的未来
“现在看到门禁系统,我会下意识琢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教爷爷奶奶使用手机时,我也能联想到程序逻辑。”谭珂欣的话,道出了科技教育给红霞学校学生带来的思维蜕变。这种改变,从他们踏入学校起就已经悄然发生。
走进红霞学校,处处洋溢着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教学楼一楼入口处,一张大的餐桌旁挤满了学生,桌上摆放着已经退役的旧电脑和机器人积木等,学生们正兴致勃勃地进行拆装。这就是学生们最喜爱的“探索基地”了。中午,学校电子白板上闪过的航天发射、深海探测、人工智能等画面,每天5分钟的科技视频深深吸引着爱好科技的学生们。这个始于2019年的做法已成为学生们最好的“科技启蒙课”。
廖勇聪介绍,学校始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常态化开展各类科技教育活动,如“科技节”“暑期科技实践作业”“科普进校园”“书香阅读节”等,让科技实践深度融入学生的校园生活。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科技比赛,如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DI创新思维大赛、机器人竞赛、编程赛、电脑绘画赛等。红霞学校还先后承办“湖南省第22届信息素养实践提升活动(湘潭)比赛”“湘潭市第42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2023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湘潭市选拔赛”。近五年,该校学生共获奖900余次。2024年,该校代表队在全国DI创新思维比赛上获“探索精神奖”。
“孩子想学机器人,我们全力支持!”在学校的家长微信群里,这样的话语屡见不鲜。“红霞学校的学生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这样的评价也逐渐成为周边群众的共识。近年来,该校毕业生成了“香饽饽”,学校在生源大幅减少的大环境下逆势上扬,人数不断上升。
责编:罗婷
来源:新湘潭客户端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法华山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山市晴岚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昭潭
“我”和岳塘的故事|蔡蔡和大乔:返乡青年 逐梦“绿心”沃野
“我”和岳塘的故事|朱大可:深耕岳塘 开拓创新 成就电气“小巨人”
岳塘区“我爱湘潭我的家”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主题活动暨“活力湘潭 快乐走娃”活动启动
文旅新区 多彩岳塘丨在七星桃花源遇见“世外桃源”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区:欢天喜地闹元宵
下载APP
分享到